长二F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四院助力航天员再赴太空!
lucy668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上午 7:41
长二F火箭点火升空(王磊摄)
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照亮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正式打响,飞船内,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神箭”长二F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120秒后,逃逸塔顺利抛塔;之后,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月伴神箭
此时,距离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已经整整18年,从1人到多人,从1天到半年,中国已经8次将13人20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
航天科技四院承担了此次发射中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的全部动力装置、“神舟”飞船的全套结构密封系统等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分别应用于火箭和飞船系统,全程为空间站建设护航。
四院院长任全彬在基地展览馆与试验队员合影
四院试验队在发射架前合影
据悉,3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计划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空间实验及测试等工作,并在太空生活6个月。前期,由四院42所研制的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二氧化碳吸附药盘及“太空厕所”组件等,已由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天和核心舱内。四院研制的产品涉及空间站“船、站、服、员”四大系统,全程服务保障空间站建设,为航天员长期在站工作生活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让驻守在”太空家园”的航天员安心工作、放心巡天。
任全彬院长在酒泉基地检查指导试验队工作
四院试验队员在基地工作期间,试验队党支部及多名试验队员获得荣誉:
飞船“生命之塔”
让航天员放心出征
逃逸火箭团队出征仪式由于头顶标志性的形似“避雷针”的装置——火箭逃逸塔,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了长征系列家族中辨识度最高的一款火箭。整个逃逸系统由大小10台发动机组成,全部由航天四院研制。逃逸火箭零高度试验逃逸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瞬间产生巨大推力的特点。她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逃逸火箭零高度试验逃逸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分别承担从火箭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起飞后120-200秒左右两个时间段内的救生任务。第一阶段为低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逃逸塔完成,被称为“有塔逃逸”。逃逸塔由大小6台固体发动机组成,一台逃逸主发动机、一台分离发动机和四台偏航俯仰控制发动机。在火箭起飞前30分钟、起飞后120秒内,飞行高度39千米以下时,如果发生危急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主发动机会按指令点火工作,配合偏航俯仰控制发动机,像拔萝卜一样,将航天员乘坐的轨道舱、返回舱从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1500-2000米外的安全区域,再通过携带的降落伞减速,安全着陆到地面。而如果这一阶段火箭飞行一切顺利,120秒后分离发动机则会点火工作,实现逃逸塔与箭体的自行分离。低空阶段的护航任务顺利完成。第二阶段为高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四台高空逃逸发动机完成,被称为“无塔逃逸”。火箭飞行时间120秒-200秒、飞行高度39-110公里期间,一旦逃逸系统检测出火箭发生了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发出,或者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手动发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工作来完成救生任务。而期间如果火箭飞行一切顺利,200秒左右后,高空逃逸发动机会与整流罩一起与箭船分离。至此,四院逃逸系统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就全部完成了。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展以来,四院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固体发动机随同长征二号F火箭一起,先后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多次无人、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助力完成了历次完美飞行,次次不辱使命,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逃逸火箭团队基地合影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必须严上加严、慎之又慎、细上再细,才能确保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未来,四院将充分发挥航天固体动力技术优势,不断创新,研制出性能更优、稳定性更好的产品,助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和空间站建设迈向新高度,为航天强国建设续写新的更大的辉煌。
供稿:院宣传处
编辑:林钰昆
审核:荣元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