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洲电子“巧”移控股权,小牛旗下P2P借壳上市?
ailucy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上午 6:06
近日,
同洲电子股价不断下跌,原因离不开此前
同洲电子公布的业绩快报,2016年可谓是“巨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9亿元。
同洲电子作为昔日的机顶盒巨头,沦落至此,令人唏嘘。但亏损如此之大,一直没有补救的办法,没有迎来“后袁明”(同洲的创始人)时代,则是因为一些媒体对同洲股权交易的“围剿”,引发了监管风暴,导致监管层虎视眈眈,冻结了同洲的股权交易,使得同洲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无所作为,让投资者发出无限的感叹。
这件被媒体称为“用假仲裁绕开监管”的所谓“借壳操作”,与华南区规模最大的互金平台的母公司小牛资本有密切的关系。从2015年底e租宝事件之后,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平台被另眼看待,证券监管者不愿意让互联网金融“染指”上市公司。
同洲的股权案例是这样的:去年4月,因为
同洲电子实控人袁明与小牛龙行(小牛资本子公司)发生借贷纠纷,通过深圳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了终局裁决,袁明以其所持有的1.23亿股
同洲电子问题的关键是,若该仲裁被执行,小牛资本将成为
同洲电子的实控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闪电”卖壳术,让市场顺理成章认为小牛资本接下来必定将旗下做得风生水起的互金业务装入上市公司。
然而,经过笔者对这个事件一番的梳理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发现这个“动机”假设论其实经不起推敲,事实上,不管是否有意借壳
同洲电子,小牛资本近年在A股上市的传闻都不大可能成为现实,遐想终归也只能是个假想:
1, 要求严苛,P2P平台国内IPO或者借壳上市绝无可能
今年是监管年,眼下的网贷平台日子都不大好过。一方面大环境经济下行,“资产荒”造成对平台用户的高利息回报无法持续,另一方面,监管落地,平台本身的商业模式面临监管和盈利的双重考验。在这种窘境下,上市无疑成了提振士气和收获人气的最佳选择。
小牛资本旗下的P2P平台小牛在线这几年搭上行业发展的顺风车,注册用户达到444万,交易额突破600亿,成为华南区规模最大的网贷平台。尽管小牛在线是小额分散的商业模式,与监管不存在龃龉的情况,并且今年也在合规方面动作不断,上月与华兴银行签署了资金存管协议。
尽管小牛在配合合规进程上非常“进取”,但笔者仍然认为,小牛资本借壳
同洲电子上市其实是徒劳的。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企业在境内上市,需连续三年以上盈利。这一点目前国内互金企业就很少能达到。
再且,如果小牛系未来12个月内向
同洲电子置入互金业务,那么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小牛龙行及小牛系未来12个月内若一次性或分批向
同洲电子累计置入超出其2015年资产总额的资产时,将构成借壳上市,审核标准趋同于IPO审核标准。这也是很难达到的。
可见,国内企业想要在A股上市,光是财务方面就很难达到要求。
2,冲刺A股,折戟者已不在少数
从宣称A股市场IPO,到转战港交所和纽交所,国内P2P企业冲刺A股,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去年6月,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透露已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操作也已经接近尾声,有媒体进一步报道,其收购的上市公司为
三元达,收购完成后其将占股30%。市场一度将这一消息解读为红岭创投将借壳
三元达。
随后,周世平本人澄清说收购
三元达为周世平董事长个人行为,与红岭创投无关。周世平称,由于时机不成熟,红岭创投目前还没有上市的计划,也不存在借壳
三元达的说法。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国内P2P龙头陆金所就不断传出要上市的消息,上市计划几度变更,最新传出的消息是,陆金所将启动2017年香港IPO的计划。与此同时,在适应上市需求,陆金所的架构也在不断转变,最新的定位是综合一站式开放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并且于2016年12月公告称将P2P业务拆离,今后将由旗下平台陆金服方面负责网贷业务,进一步淡化P2P的标签。
3,互联网金融染指上市公司绝无可能
互金公司近年虽然发展迅猛,但上市之路却异常坎坷,最主要的原因或许还是在于监管上的空白。
这一方面是因为P2P行业属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成长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虽然《意见》、《最高法》等监管政策接连出台,预示着P2P正式得官方肯定以及关注,但是,监管细则至今迟迟未出台,目前国内整个商业模式尚未得到监管的确认。而监管的认可是满足上市合规性的必要条件。
不过,笔者认为,尽管存在这些障碍,P2P独立上市是大势所趋。今年来,广东省率先发布了《广东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广东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监管的加速落地无疑有利于互金公司的规范化,也是为P2P公司上市扫除政策障碍。
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加速,一些有实力的平台开始在合规的基础上优化商业模式,致力于持续经营,这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质企业获得上市资格。
正是因为目前在A股上市的条件尚未成熟,目前国内P2P平台出现扎堆海外上市的现象。据笔者了解,小牛资本旗下的P2P平台的母公司CEO王洁凤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透露出海外上市的意向,她指出,美国市场非常欢迎国内的创新企业特别是跟FinTech相关的企业,流程也相对比较简单,看好美国市场。
不管是被迫寻求海外上市,还是主动选择更为契合的资本市场,这一消息都侧面说明了,小牛资本旗下P2P业务借壳
同洲电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小牛资本用互联网金融来运作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